聯絡及預約

文章分享
懂得應付衝突 人際關係更上一層樓 (二)
萬sir

從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了解到第一種衝突處理的模式-退避。這次我們去認識第二種模式-退讓。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選擇退讓的人都會表現得沒意見,或只要別人提出意見,他們都會贊同的。他們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事情的成效對他們來說並不太重要。當一件事情上大家有不同意見時,他們擔心發生衝突會影響彼此的關係,甚至破壞關係,因此他們大部份時間都會作出讓步,「無所謂」是他們常掛在口邊的說話。

為何他們會如此處理衝突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意見分歧便會出現激烈的衝突,通常這種信念在成長過程或過往的經驗中形成,例如生長在父母吵吵鬧鬧的家庭的兒童,他們便會以為處理意見分歧的方法只有吵鬧,有些兒童因此長大後會很討厭或害怕衝突,他們不希望此情境再次發生,於是變得處處退讓,避免任何衝突的機會。另外,他們可能在過往的衝突經驗或成長經驗裡曾嘗試過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需要,不過大部份時間都不被對方接納,心感無奈,令他們覺得就算表達也不會被聆聽的,於是這份無奈使他們漸漸變得「無所謂」。可是有時候他們心裡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為覺得不會被聆聽及接納,因此壓抑下來,於是心裡積下了不少委屈,到忍受不了便爆發出來,最後破壞了人際關係。

選擇退讓的人一般都較受歡迎,因為他們並不執著自己的想法,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然而他們身邊的人可能比較難了解他們,有時候甚至覺得他們沒有主見,例如當別人想知道他們的意見時,如果他們一直以「無所謂」來回應,這樣可能會使對方感到憤怒及氣餒,這樣他們便感到壓力,擔心影響關係會出現衝突的場面,於是更加遷就對方,造成惡性循環。

由於選擇退讓的人一直被過往的觀念所影響,而這些影響就好像鐵鍊一樣綑綁著他們,使他們不敢或不想表達。那可以怎樣做呢?其實他們可以嘗試幫助自己去澄清一下,並不一定每一次的意見討論都會演化成激烈的衝突,也不一定每個人都像從前的人一樣不會接納他們的意見。當他們有了新的覺察後,便會有動力及信心嘗試新的經驗,學習暢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及需要,讓身邊的人更了解自己,心裡亦不必再積存委屈,人際關係會變得更好,自己也會更開心。(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