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及預約

文章分享
戒掉焦慮 (三)
萬sir

有時候焦慮是期望的一種副產品,當你對一件事有期望,你就有擔憂及焦慮,因為你害怕期望會落空。你期望自己做得好,換句話說你不希望自己做得不夠好;你期望稍後到車站等車時下一班車可以快點來,換句話說你有點擔心你要等得太久;你期望你的父母、或子女、或上司、或下屬如你想像般表現,換句話說你不希望他們達不到你心目中一個水準...... 我們有時候對自己、對別人、對環境都有所期望,期望可以是一種推動力,同時亦可以是一種壓力,造成擔心及焦慮。你心裡有期望嗎?別人對你有期望嗎?你對別人有期望嗎?

我們有期望是因為心裡有某種要求希望可以被滿足或達到,當期望能夠達到時,我們除了獲得滿足感之外,同時獲得一種安全感,因為事情如預期中發生,感覺一切在掌握之內;當事情並不如預期般發生時,我們除了感到失落之外,同時會感到徬徨及焦慮。舉一個例子,你走遍大小商店期望買到一個心頭好,然而尋遍多間商店後仍未買到時,你開始感到失落、沮喪及焦慮,因為你開始擔心你會買不到它。若你一開始就坦然面對買東西這件事的話,買到或買不到也算不上什麼了。這就好像西漢劉安主持編寫的《淮南子》裡的其中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有一匹馬走失了,他笑言面對,認為馬匹走失了說不定是一件好事。後來走失的馬匹帶來另一匹駿馬,塞翁白白得到另一匹馬,他卻不以為然,認為未必是一件好事。後來他的兒子果然因為騎著這匹駿馬跌斷了腿,塞翁又認為這說不定是一件好事,令人摸不著頭腦。之後所有的青年男子都被征調去當兵,大部份都戰死沙場,惟他的兒子因為跌斷了腿不用當兵而保住了性命。

凡事未到最後,你不會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當你得到一樣東西,你可能將要失去比它更重要的東西;當你失去一樣東西,你又可能將要得到比它更重要的東西。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將期望看開一點,不必活在期望之下,不必讓期望把自己牢牢地罩得透不過氣,又像大石般把自己重重地壓下去。你可以活得輕省一點,不必擔驚受怕的去想將來的事,亦不必時刻擔心期望是否能夠達到。少一點期望,便少一點限制,相反會多一點彈性,寬容度會高一點,接受能力亦高一點,焦慮亦會離你遠一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