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上學面對與父母分離,總會扭計大哭,但一名已升小四男童疑因患上焦慮症,經常在校門前與母難捨難離,但只要進入課室便變回乖學生。男童昨由母親送往筲箕灣上學後堅拒進課室,嚷着要衝出校門找媽媽,被制止時情緒失控,多名師長合力仍無法將他制服,最終要報警將他送院檢查。
涉事9歲男童姓黃,身形肥胖,在筲箕灣巴色道3號筲箕灣崇真學校讀小四,據悉他患有焦慮症,由學校社工長期跟進。該校校長黃素珍指,黃童一直由母親送返學,放學則由傭工接走,不過黃童由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入校門嗰刻有個難關,就係唔捨得媽咪,但只要佢成功入到課室就會好乖,投入學校生活。」
校方致電徵得黃母同意後報警,警員及救護員到場時,黃童情緒漸漸平復,隨即送院檢查。黃校長補充,黃童操行良好,學習吸收能力很強,亦樂意替師生服務,「只係今日情況比較嚴重」。
中大精神科學系李誠教授指,上述男童的行為符合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症狀。李解釋,小朋友面對與父母分開就會產生不安、緊張、焦慮,情況十分普遍,「半歲至一、兩歲小童大部份都有,如初初返幼兒班,如果只係短暫、幾個禮拜後逐步適應?話,咁只係成長過程一個暫時現象。」
李誠補充,如果分離焦慮症持續出現,學校社工應轉介給臨床心理學家評估。分離焦慮症一般可用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及配合學校合作,逐步減少症狀出現。
分離焦慮在1至3歲的幼兒屬普遍及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知道照顧他們的人會離開,但不認知他們離開後會再來,而且這年紀的幼兒亦未建立時間的概念。因此,他們會出現分離焦慮。對於報導中的男童已升小四,他可能已患上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SAD),或稱分離焦慮疾患。
要避免孩子有機會患上分離焦慮症,就要從小與他們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首要的是父母自己不要對離開孩子有焦慮感,有父母當離開孩子時看見孩子哭泣,便心生憐憫或罪惡感,再次回到孩子身邊,孩子就漸漸學懂哭泣或發脾氣可以讓父母留下,形成惡性循環。父母可嘗試要離開孩子時,告訴他們父母會再來,開始時離開的時間較短,讓孩子慢慢適應,他們慢慢便認知父母離開後他們是會回來的。再者,父母亦可吸引孩子對陌生環境的好奇心,讓他們嘗試接觸身邊的事物,學習接觸陌生環境的安全性,但父母避免偷偷溜走。父母亦要避免以妖魔鬼怪或黑暗的環境來恐嚇孩子,令他們產生焦慮或幻想。父母亦要學慬放手,不要因自己的焦慮而令孩子無法成長,對孩子過份保護及溺愛,反而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