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分別了解過「退避」、「退讓」及「全勝」三種衝突處理模式的影響、成因及改善方法,這次我們去認識最後兩種模式-「協商」及「研討」。
顧名思義,協商就是共同商議,達成共識。在衝突裡選擇協商的人,他們雖然重視事情的成果,不過亦不忽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他們願意退一步以獲得雙方的共識,化解衝突。他們在意見分歧時願意讓步,給人的感覺是有商有量,並不執著、堅持己見的。
研討與協商的模式有點接近,不過研討比協商更重視事情的成果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選擇研討的人不是以讓步的方式和對方達成協議,他們會以平和及尊重的態度與對方詳細探討事情,讓大家充份表達自己的想法,務求令事情達致最大的效益,同時又一直保持友善的態度,使大家可以在和諧的氣氛下討論。他們給人安全感,令人感覺舒適及安全,對方會感到被接納,可以放下防衛開放地討論,使人喜歡親近他們。
如此看來,研討的模式好像比較優勝,不過協商也有其優點,例如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雙方需要達成共識,又或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協商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大家都可以在事情上分享部份的好處,又不失和氣,而且亦不必大費周章去討論,省回不少時間,不過就需要放棄自己對事情的一些期望。
如果想做到研討的效果,讓事情達致最大的成效,又可與人保持良好的關係,必須先放低一個假設:「只有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因為這個假設會阻礙你去接受別人的意見,令你擔心別人不接納自己的意見,使你變得具防衛性或攻擊性,有如「全勝」的模式一樣。選擇研討模式的人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時必須保持開放的心,同時亦需耐心聆聽別人的意見,充分了解及作出回應,有疑問不妨友善地提出而不批評,使大家可以在和諧的氣氛下討論並得出雙方滿意的結論。
我們已經探討過五種不同的衝突處理模式,在不同場合下我們可以有彈性地選擇不同的模式去處理。若你發現自己常牢固於某種模式,而這種模式又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現在你可以有新的選擇,你可以去選擇它,不必由它去選擇你。(完)